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推普脱贫攻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 2018-12-27 08:23:5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第一章 背景情况
1.1 实践基本信息
 

                                                             “蓝松枝”公益团(含推普脱贫攻坚队)出发前与指导老师合影


         2018年暑期7月15日至8月1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蓝松枝”推普脱贫攻坚队。针对湖南湘西花垣县国家级贫困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号召地十八洞村所在县,并鉴于全县80%以上为苗族人口并且普通话使用率不高的典型情况,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蓝松枝公益团成员一行29人远赴到此,开展“为湘西苗寨脱贫尽微力,警校生推普勇担当”暑期社会实践服务。
1.1.1实践背景
政策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国家《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落实教育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号召以及湘西州人民政府推广应用普通话政策的政策指示。
现实背景:花垣县为国贫县,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倡地,深处少数民族山区且全县80%以上的人口为苗族,方言区属于汉语西南官话与苗语方言东部区重合地区,自面对2020年全面脱贫攻坚收尾临近,花垣县对推普脱贫攻坚有着政策落实和现实需要。
1.1.2实践意义
针对本次“推普脱贫攻坚”社会实践意义分为两点,队员能力培养及社会实践影响
(1)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蓝松枝”推普脱贫攻坚队伍主要成员专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法制宣传与法制文学方向),普通话等级在一级乙等左右,对着语言文字规划化宣传有着较强的专业素养,在推普脱贫攻坚的过程不仅仅做到对当地普通话普及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宣传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政策及在此基础上发挥专业优势对当地人民群众进行普法宣讲,及拓展了活动的内涵又锻炼了队员的社会实践能力。
(2)在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攻坚,建立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和谐并存、功能互补、共同发展的语言关系。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与推广普通话之间完全可以形成互促互补关系。莫让语言成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障碍,这种互促互补关系既符合我国的语言国情,又有利于民族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1.1.3实践目标
1、为湘西州花垣县苗族山区小学开展公益支教,对当地以青少年为主的驻村人员进行普通话普及工作及再教育;
2、调查花垣县山区少数民族聚落群众使用普通话现状及诉求;
3、对花垣县山区少数民族聚落群众进行普通话知识的再次普及,再次教育;
4、以普通话知识普及、宣讲为主,在宣讲过程中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普及法律常识,法律权利及义务等。
1.2 实践地点介绍
  

                                                                            “蓝松枝”推普脱贫攻坚队经历25小时火车,抵达湘西州吉首火车站合影
     湖南湘西花垣县麻栗场镇沙坪村、尖岩村处于山区地带,当地苗族群众占总人口95%以上,
     湖南湘西花垣县国家级贫困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号召地十八洞村所在县,多民族混居且全县80%以上为苗族人口并且普通话使用率不高。
花垣县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部,湘黔渝交界处,武陵山脉中段属山区,对外交通有地理局限性。
1.2.1实践地点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状况:花垣县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部,湘黔渝交界处,武陵山脉中段属山区,沙坪村处于山区内部,由于山区环境的制约对当地经济、交通发展有很大的制约;
社会发展情况:湖南省湘西花垣县国家级贫困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号召地十八洞村所在县,同时属于少数民自治地区,苗族群众占全县80%的人口数量,活动开展的沙坪村存在大量的劳动力外流现象,村子内人口数量1117人,但仅剩余400人左右,剩余村民按年龄层划分呈现两极分化现象,老龄化、低龄化村落现象同时存在,多为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存在84户“建档立卡”的国家贫困兜底户,一座具备1——5年纪教学能力的小学,在校人数187人,其中一半以上属于留守儿童。
1.2.2实践地点经济状况
湘西州花垣县为国家级贫困县,精准扶贫发源地,且尚未脱贫,全县位于湘西州西部,处于山区交通不便,但自然资源丰富有“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美誉,全县以第二产业为主,年财政毛收入6.8亿,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2494元。但人均收入呈现城乡间的不均衡、不协调。大量群众属于低收入家庭。
沙坪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现象,主要流向为湖南省其他市、区及湘西州内各县区,贵州省遵义市、重庆市,外出务工人员多为青壮年劳动力,文化程度在初高中左右,多从事第二产业劳动。
1.2.3实践地点普通话普及情况
对沙坪村的3个自然村以当地教体局统计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回收问卷221份,有效问卷215份。统计如下
村落整体的普通话覆盖率为70.13%。其中,男性普通话普及覆盖率为95%,女性普通话普及覆盖率为82.27%。青少年普通话普及覆盖率为100%,中青年普通话普及覆盖率为99.5%,老年人普通话普及覆盖率为4%。数据显示,以性别划分。男性的普通话普及程度高于女性,以年龄划分,从青少年到老年人的普通话普及程度呈逐递减趋势。
当地群众经过多年普通话普及,虽然具备讲普通话的意识,充分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但是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在具体发音方面含混不清,zh、ch、sh的发音与z、c、s易含混,同时当地群众的方言种类为汉语西南官话,部分方言种类为苗语东部方言,由于多为苗族群众,当地一般交流的过程中有苗语与普通话混合现象,导致即使是具有同样方言区的群众也很难理解与当地群众交流,加上地理地形的障碍与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普通话具有一定差异。
1.3行程介绍

                                                                            正在上普通话课的孩子们展示课堂作业


                                                              普通话老师正在为孩子们讲解“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主题黑板报


                                                                                指导教师朱佩林在与花垣县妇联彭主席沟通花垣县普通话普及状况及发展诉求

                                                                  指导老师朱佩林与队员在当地县城广场开展普通话宣讲工作
 

7月15日,抵达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对接当地乡镇政府及团县委并备案);
7月16日——8月1日,抵达花垣县麻栗场镇沙坪村、尖岩村,与当地村委、村小学沟通后,开始为期半个月左右的公益支教活动;
7月19日,以家访为形式对当地村小学读书的青少年进行普通话应用环境调查;
7月23日,携其他活动组织宣传资料、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所发材料、活动组织协调函、活动策划前往花垣县政法委511会议室开协调会与会单位有麻栗场镇政府、公安局、国土资源局、教体局、禁毒办、社区矫正康复中心、红十字会、团县委、妇联、关工委;
7月24日,与当地政府参与本活动的各部门沟通后确定于,7月29、30、31日的活动主题及地点;
7月29日,于沙坪村、尖岩村村小学以家长会形式对当地村民进行普通话知识的普及宣传;
7月30日,于花垣县区内社区进行入户下访调查居民普通话使用情况;
7月31日,于花垣县区内边城广场开展推普脱贫攻坚宣讲活动。
8月1日,对接花垣县团县委进行善后工作,组织队员有序返程。
第二章 实践结果
1.行程完成情况

                                                                        普通话老师正准备为当地青少年及群众开展“推普脱贫”宣讲


 

                                                                                                 推普脱贫队员正在统计整理调研问卷
 本次推普脱贫攻坚活动均按预期活动流程进行,完成情况良好。
(1)以当地苗族小学为主对当地青少年村内群众进行普通话宣讲及普及;
(2)于花垣县城区最大的广场——边城广场开展“推普脱贫攻坚”宣讲工作。
2.针对实践目标完成情况
所制定的四个实践目标全部达成且完成情况良好。
实践活动采取“1+1”模式,普通话教育(支教)和推广使用,以智脱贫。主要运用两个抓手四个着力点开展:一是集中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开展以支教活动活动为形式的普通话学习活动,以支教成员一对一以支教模式辅导当地山村儿童和少年学习说普通话,使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提供的书籍《普通话1000句》、《英语世界》等各类普通话宣传手册,激发当地苗族孩子对普通学习热情,以“点带面”推进家庭普通话推广,以智脱贫。二是充分利用好社区平台,在花垣县边城广场搞活动宣讲,并通过走社区拉家常宣讲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普通话政策和益处,填写教育部专业调查问卷等。
以花垣县苗族山区小学开展公益支教,对当地以青少年为主的驻村人员进行普通话普及工作及再教育;调查花垣县山区少数民族聚落群众使用普通话现状及诉求;;以普通话知识普及、宣讲为主,在宣讲过程中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普及法律常识,法律权利及义务等为主要着力点,深入山村社区了解当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实现状,做好推普脱贫。

第三章 实践总结
 

 

                                                                                   “蓝松枝”推普脱贫攻坚队在花垣县县城广场宣传合影留念
志愿者们在撰写调研报告时对此次调研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得出了造成该现状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乡村群体之间大多使用方言,缺乏说普通话的环境,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偏远山村,导致村民们受语言环境限制,不想说不愿说,即使听得懂但不会说,会说而音不准、口音较重甚至听不懂等现象。
二是男性比女性相对大胆,且外出频繁,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多,普通话使用率高;青少年自幼在学校接受普通话教育,由此普通话听说能力相对较高。
三是思想观念的限制。走访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部分村民对“推普脱贫攻坚”这一政策未能完全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此外,村民普遍认为,“方言才是自己的‘根’,在村里讲普通话会被嘲笑和说闲话。”
 

报告人:“蓝松枝”推普脱贫攻坚队
                       2018年9月8日

CopyRight @ 2014-2024 版权所有: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中路103号  邮编:071000